近三年中國LED燈具出口持續增長保持30%勁頭

  我國是LED燈具生產大國,近年來,隨著LED產業在全球范圍的普遍應用,我國LED燈具出口也隨之快速增長。我國LED燈具近年出口連續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有:一是國內市場發展目前相對來說并不十分成熟;二是從全球范圍來看,很多國家都在加緊立法,鼓勵使用節能型光源。同時,由于LED產業發展不僅對照明和半導體產業具有戰略帶動作用,而且還會引發家電、汽車、手機等一系列終端消費品的技術變革,因此全世界政府均不斷加大扶持力度。

  2012年,我國LED燈具出口的良好形勢還由于企業占有原材料、勞動力價格低下的絕對優勢,產品大部分出口至歐洲、南非、中東、東南亞等地區,出口量快速增長。加之與傳統燈具相比,LED燈具的利潤要高出30%左右,企業盈利狀況相對較好,因此,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LED出口競爭的洪流中來。

  從主要產品上看,中國出口還是以封裝和應用環節的產品為主,經過前期的摸索,國內LED照明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十分活躍,并已出現了一些優秀企業,出口國家則多為美國、德國、英國、荷蘭以及南非和中東等國家和地區。

  促使我國LED出口快速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外市場對環保意識接受的程度高,很多國外市場已經出現了大量的LED家居燈飾(以LED作為主光源)。另外與中國相比,海外市場的價格更高利潤也更加豐厚,并且款項的回收周期也更短。

  我國LED燈具出口主要市場為歐洲、亞洲和北美洲。2012年,我國LED燈具出口亞洲、歐洲和北美洲三大洲金額總和接近出口全球90%,其中歐洲市場占據我國出口LED燈具三分之一以上,為最主要市場。此外,今年我國LED燈具對非洲出口同比增長較快,增速超過50%。

  從國內出口省市來看,我國LED燈具出口主要省市為廣東省,占我國出口40%左右,但產品質量亟待提高。廣東省是LED燈具生產大省,也是出口大省。2011年廣東省LED產值已經達到約1500億元,占全國的70%、全球的50%,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。

  我國LED產業集中于下游應用領域。LED產業鏈包括外延生長及芯片制造、封裝和應用。上游LED芯片廠商根據LED元件結構的需要,先進行金屬蒸鍍,然后在外延晶片上光罩蝕刻及熱處理并制作LED兩端的金屬電極,接著將襯底磨薄、拋光后切割為細小的LED芯片;中游LED封裝是指用環氧樹脂或有機硅等材料把LED芯片和支架包封起來的過程;下游應用是指將封裝后的LED器件用于生產各種應用產品,如燈條、筒燈、射燈、汽車燈、背光源、顯示屏等。

  我國LED燈具生產企業成本競爭優勢明顯,產業規模逐年擴大,頗受國際市場青睞。經過30多年的發展,我國LED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。LED產業在經歷了買器件、買芯片、買外延片之路后,目前已初步實現了自主生產外延片和芯片。

  目前,我國從事LED產業的人數達50余萬人,研究機構20多家,企業8000多家,其中上游企業約50余家,封裝企業約1000余家,下游應用企業約7000余家。

  我國的LED出口在世界市場中占有很大份額,尤其近年來,呈逐年上升的增長趨勢。據調研分析,我國占有原材料、勞動力價格低的優勢,是世界各國采購LED產品的主要地點。目前能與我國LED出口量競爭的只有美國、日本等少數國家。隨著全球LED推廣范圍的不斷擴大,市場競爭也日趨白熱化。

  我國LED燈具由于質量與國際上發達國家差距較大,出口尚存隱憂。一直以來,我國LED在產品封裝上占優勢,但在產品研發及芯片制造等方面還遠遠趕不上歐美等發達國家。國際上的LED中高端產品都產自我國臺灣地區及日本、歐美等地。

  在我國,以珠三角地區企業為例,眾多中小型企業只能大批生產彩虹管等質量要求不高的產品,甚至有很多企業不能生產出符合歐美等發達國家認證的產品,只能輸往非洲、印度、阿拉伯等落后國家和地區,以低價格優勢取得利潤,這顯然不符合國際發展趨勢且容易造成惡劣影響。此外,同行業之間出口競爭的加劇,導致競相壓價的惡性競爭,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,面臨很多質量賠款,出口美譽度大幅下降,這也為我國LED燈具出口帶來了巨大壓力和隱患。